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在2025年2月25日12:00至17:00(中欧时间)举行的《国际卫生条例(2005)》(IHR)紧急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后,同意委员会的建议,认为当前事件仍符合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根据委员会的建议,总干事现发布一套修订的临时建议。
WHO总干事对委员会主席、成员和顾问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记录将与《国际卫生条例》缔约国共享,并将在未来几天内公布。
---------
**临时建议**
这些临时建议针对正在经历猴痘病毒(MPXV)传播的缔约国发布,包括但不限于存在持续社区传播、聚集性病例或与旅行相关的MPXV Ib分支散发病例的国家。
这些建议旨在由相关缔约国在现行猴痘长期建议的基础上实施,现行建议将延长至2025年8月20日。
在WHO《2024-2027年加强猴痘预防和控制战略框架》中概述的全球防控猴痘传播努力的背景下,上述长期建议适用于所有缔约国。
所有当前的WHO临时技术指南可在WHO网站的相关页面查阅。WHO基于证据的指南已根据形势变化、更新的科学证据和WHO风险评估进行更新,并将继续更新,以支持缔约国实施WHO加强猴痘预防和控制的战略框架。
根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第3条原则,缔约国在实施这些临时建议及猴痘长期建议时,应充分尊重人的尊严、人权和基本自由,符合《国际卫生条例》第3条规定的原则。
---------
**注**:每条临时建议后括号内的文字表示与2024年11月27日发布的临时建议集的对比状态。
**紧急协调**
1. 确保政治承诺、参与和充足的资源分配,以加强在过去4周内报告猴痘病例的最低行政和操作层级(称为“热点地区”)的猴痘预防和应对工作。(**延长**,措辞调整)
2. 根据WHO《2024年猴痘全球战略准备和应对计划》及其后续版本,以及WHO《2024-2027年加强猴痘预防和控制战略框架》,建立或加强国家和地方紧急预防和应对协调安排。(**延长**,措辞调整)
3. 通过合作建立或加强所有参与或支持猴痘预防和应对活动的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包括引入问责机制。(**延长**,措辞调整)
4. 建立机制以监测较低行政层级实施的猴痘预防和应对措施的有效性,以便根据需要调整这些措施。(**延长**,措辞调整)
5. 加强在人道主义和受冲突影响地区的协调和应对机制,通过地方和国家当局及实施伙伴的参与,确保综合猴痘监测和护理服务,以支持脆弱人群,特别是在人口流离失所和基本服务获取不足的地区。(**修改**)
**协作监测**
6. 通过提高监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确保全面的地理覆盖范围,加强猴痘监测。(**延长**,措辞调整)
7. 扩大准确、可负担和可获得的猴痘诊断检测的获取途径,包括加强样本运输安排、检测分散化以及区分MPXV分支和进行基因组测序的安排。(**延长**)
8. 识别、监测和支持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猴痘病例的接触者,以防止进一步传播。(**延长**,措辞调整)
9. 加大力度彻底调查猴痘病例和疫情,以更好地了解传播模式和传播风险,并防止其进一步传播给接触者和社区。(**延长**,措辞调整)
10. 及时向WHO报告疑似、可能和确诊的猴痘病例,并每周报告一次。(**延长**)
**安全且可扩展的临床护理**
11. 为猴痘患者提供临床、营养和心理社会支持,包括在适当和可能的情况下,在护理中心隔离和/或提供家庭护理的材料和指导。(**延长**)
12. 制定并实施计划,扩大所有猴痘患者(包括儿童、HIV感染者和孕妇)获得优化支持性临床护理的机会。这包括及时识别和有效管理地方性共感染,如疟疾、水痘或麻疹。还包括为不了解HIV感染状况的成年患者和适龄儿童提供HIV检测,对与性接触相关的病例进行其他性传播感染(STI)检测和治疗,并在适当时转诊至HIV/STI治疗和护理服务。(**修改**)
13. 加强卫生和护理工作者在临床和感染预防控制路径中的能力、知识和技能——筛查、诊断、隔离、环境清洁、患者出院,包括对疑似和确诊猴痘患者的出院后随访——并为卫生和护理工作者提供个人防护装备(PPE)。(**延长**,措辞调整)
14. 加强医疗机构和治疗护理中心的感染预防和控制(IPC)措施以及水、卫生、清洁(WASH)和废物管理服务和基础设施,以确保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提供并保护卫生和护理工作者及患者。(**延长**,措辞调整)
**国际交通**
15. 建立或加强跨境合作安排,用于猴痘疑似病例和接触者的监测、管理和支持,以及向旅行者和运输运营商提供信息,避免采取不必要影响地方、区域或国家经济的旅行和贸易限制措施。(**延长**)
**疫苗接种**
16. 通过识别报告病例的最低行政层级(热点地区),为“第一阶段-阻止疫情”(如WHO《2024年猴痘全球战略准备和应对计划》及其后续版本所定义)的综合目标疫苗使用做好准备并实施,以中断持续的社区传播。(**延长**,措辞调整)
17. 制定并实施在报告病例的最低行政层级对高风险暴露人群(如所有年龄段的病例接触者,包括性接触者、卫生和护理工作者、关键人群以及地方性和非地方性地区的其他风险群体)进行疫苗接种的计划。这需要有针对性的综合应对措施,包括主动监测和接触者追踪;根据当地情况灵活调整免疫策略和计划,包括疫苗和物资的可用性;积极社区参与以产生和维持对疫苗接种的需求和信任;密切监测猴痘疫苗接种活动和覆盖率,并根据可实施的研究协议收集疫苗接种活动期间的数据。(**延长**,措辞调整)
**社区保护**
18. 加强风险沟通和社区参与系统,与受影响社区和当地劳动力合作,制定疫情预防、应对和疫苗接种策略,特别是在报告病例的最低行政层级,包括通过培训、绘制高风险和脆弱人群地图、社会倾听和社区反馈以及管理错误信息。这尤其包括有效传达关于猴痘自然史的不确定性、关于猴痘的最新信息(包括猴痘疫苗的有效性)、疫苗接种后保护持续时间的不确定性,以及当地人群可能获得的相关临床试验信息。(**延长**,措辞调整)
19. 通过有意义的社区参与,特别是在卫生服务和风险沟通活动中,解决任何形式的污名和歧视问题。(**延长**)
20. 在家庭环境、聚集环境(如监狱、境内流离失所者和难民营等)、学校、入境点和跨境过境区域推广和实施IPC措施以及基本的WASH和废物管理服务。(**延长**)
**治理和融资**
21. 动员并扩大国家资金,探索外部机会,为猴痘预防、准备和应对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资金支持,倡导释放可用资金,并采取措施识别潜在的新应急响应资金合作伙伴。(**延长**,措辞调整)
22. 将猴痘预防和应对措施(包括加强监测)纳入现有的其他地方性疾病(特别是HIV、STI、疟疾、结核病、其他疫苗可预防疾病(包括COVID-19)和/或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计划中,努力识别有利于相关计划并改善整体健康结果的活动。(**延长**,措辞调整)
**解决研究空白**
23. 根据《2024年猴痘病毒协调研究路线图——控制疫情的即时研究下一步》,投资解决未解决的知识空白并在疫情期间和之后生成证据。(**延长**)
24. 与动物卫生部门和“同一健康”伙伴协调,投资于实地研究,以更好地了解MPXV传播地区的动物宿主和人畜共患病溢出。(**延长**,措辞调整)
25. 加强并扩大基因组测序的使用,以描述MPXV的流行病学和传播链,从而更好地为控制措施提供信息。(**延长**)
**临时建议实施报告**
26. 使用WHO提供的标准化工具和渠道,每季度向WHO报告这些临时建议的实施情况和相关挑战。(**延长**)